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策执行及落实情况

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创新理念情况汇报

索引号 : 011336941/2021-41302 文       号 :

主题分类: 科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科学技术局

名       称: 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创新理念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1-12-10 17:25

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省光谷科创大走廊战略布局,努力构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现将相关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1.强力推进省级战略落地。积极对接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战略,强力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建设,出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发展规划》,明确构建“一核驱动、一带推进、多极联动”创新空间布局,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战略机遇,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建成特色产业增长极和转型发展示范区。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工程”,加快推进“小进规”、“企升高”,培育100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7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向科技部报备14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超过330家,均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15.7%。

3.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推进全市10家重点产业研究院建设。全市现拥有省级创新平台33家,市级创新平台380家,今年规上企业组建科研平台覆盖面达到40%。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省级众创空间8个,市级创业平台29个。

4.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转化对接倍增工程,积极与“双一流”重点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开展专业领域产学研合作活动5场,引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2个。科惠网咸宁分中心上线运行,今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815项,成交额达58亿元。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0项,转化科技成果65项,组织申报省科技奖7项。

5.推动科技人才下沉基层。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中选派科技专员入驻蹲点,给予每人每年0.5万元工作补贴。建立高校院所、研发机构、企业科研人员互聘制管理制度,对选聘为互聘制科技人员的,给予每人每年0.8万元工作补贴。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240人服务“三农”,选派11名“三区人才”服务农业科技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存在问题

1.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路径明晰,成效明显。2017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进位,排名升至全省第7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但是,县市区科技投入不均衡,(R&D)经费投入强度常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揭榜挂帅制方面。出台《咸宁市科技项目揭榜制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支持南玻光电、八月花食品“发榜”,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揭榜”,联合进行光电玻璃和桂花自动化分拣除杂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分别支持100万元、50万元。但是,“揭榜挂帅”项目受现行财政体制影响,市级项目资金到不了县市区,制度有待改革完善。

3.增强企业创新动力的政策机制方面。一是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二是出台《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实施方案》《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实施方案》《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三个一百”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但是,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对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力度有待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围绕“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市”及全省重要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发展机遇,以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四大工程。到2026年,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

咸宁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