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2021建议提案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57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6941/2021-26546 文       号 :

主题分类: 科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科技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03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1-08-03 17:06:42

                                             A         

  

张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主动承接高科技项目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高新技术产业因产业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企业中最具创新优势的骨干力量,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头羊。加大力度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主动承接高科技项目对推动咸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咸宁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我市曾经是传统农业地区,工业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2013年,全市通过引进和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1家,增加值46.61亿元低于鄂州、随州,排位全省12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绩斐然。2020年全市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3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排位全省第10位,全市纳入高新技术统计企业增加至397家。202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2.94亿元,占GDP比重16.6%,排名全省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不断攀升。2021年全市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0家,高企总数力争突破300家。

2013年-2020年咸宁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数据

     量值

年份

高新增加值(亿元)

增加值GDP

比重(%)

占比在全省排位

纳入高新统计企业数

高企数量

2013

46.61

5.35

12

96

41

2014

63.93

6.63

12

144

61

2015

85.96

8.35

12

176

99

2016

98.58

8.9

12

197

152

2017

125.06

10.1

11

250

188

2018

209.79

15.4

8

338

214

2019

239.3

15

7

365

224

2020

252.94

16.6

5

397

273

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措施

1.强化政策引导。为提升咸宁市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的能力,我市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大学生来咸宁创业的意见》《咸宁市创新创业先锋行动计划(2016-2020)》《关于实施“南鄂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推进咸宁技能强市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性文件,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落户提供了政策保障。2021年,为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幅提高了相关奖补标准,对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由原来的10万元增加至20万元,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注入一针强心剂。市财政预算安排市级科技创新资金增加至2500万元,建立3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落实税费减免。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咸宁市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税降费优惠政策,指导在企业所得税减免、亏损结转年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做好宣传辅导和精准解答,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落地落户提供税收政策支持,确保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减税红利。2020年全市有309户企业享受了研发费加计扣除,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4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1户,合计享受金额10.05亿元,56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1.78亿元。

3.加大引进力度。加大引进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把牢项目准入关,近年来引进和培育南玻光电、维达力、三赢兴、敏实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咸宁,不断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同时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承接高新技术项目纳入招商考评内容,引导咸宁高新区、各县市区结合地方产业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1-4月,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238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超过100个。

4.提升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咽喉。针对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困境,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我市重点企业同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体系。全市建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0家,市级技术创新平台311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0.1%。2019年度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1%。2020年,全市授权专利3665件,同比增长69.83%,位居全省第5位。

5.夯实发展后劲。一是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机制。通过“五动”(政策驱动、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备库行动、服务主动)优化整合资源,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每年新增后备企业50家。二是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对全市科技型企业分类,根据企业不同阶段需求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2020年全市争取省级科技创新资金7100余万元,通过项目资金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后备军。三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积极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创业平台生力军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关意见,推动全市创新创业工作。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省级众创空间12个,市级创新创业平台26个,全市孵化平台面积超过29万平方米,在孵科技型创业企业总数820余家,为实现咸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夯实了后劲。四是规范中介服务。培育本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咸宁市区域范围内企业提供专业科技企业孵化、专利申报、成果转化、高企认定申报等服务。规范服务机构发展。设立奖惩机制,对工作绩效好的中介机构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

三、下步工作措施

1.狠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咸宁市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提升落实年”活动,强化工作意识、提升工作效能。不断强化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措施,加快构建“光谷科技大走廊”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发展,为展现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及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助力。

2.狠抓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根据咸宁市产业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招才引智策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构筑科技人才的创新高地。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充分体现人才和知识价值的分配制度,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为高端人才营造宜业、宜居、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

3.狠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一是着力推动创业孵化专业化发展升级。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专业化创业孵化平台。二是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投融资发展升级。大力发展早期投资。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设立种子基金或天使投资基金,投资初创期在孵企业,发展“投资+孵化”的运营模式。三是着力推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聚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高科技人才创业能力和素质。

4.多元投入,构建健全稳固的市场支撑体系。投入不足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缓慢的根本原因,必须采取得力措施,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构建财政拨款、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企业自筹、资本市场融资等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一是各级财政要持续增加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逐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财政科技投入应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二是政府设立的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应将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公司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采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多管齐下增加资金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咸宁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