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规划信息

​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索引号 : 011336941/2025-06548 文       号 :

主题分类: 科技 发文单位: 咸宁市科学技术局

名       称: ​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7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市围绕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2025年工作至关重要。2025年,全市科技系统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的工作部署,以及咸宁市围绕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大会、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市政府2025年第一次全会、市“两会”、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坚持干字当头、快字当先,切实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聚焦一策一链一机构、一区一园一中心和三个三工作重点,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一、聚焦一策一链一机构,打造科技服务战略枢纽

(一)出台一项专项政策。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5+4”产业政策需求,加快制定创新平台跨越发展专项政策,打通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县(市、区)企业通道。加大向上争资力度,争取省级项目50项以上,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3000万元以上。

(二)建好用好科创供应链。围绕“5+4”产业发展需求,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整合新增项目申报、资金拨付、专利展示等功能,帮助企业更好享受平台资源和服务,将科创供应链平台打造为全省标杆。2025年,平台入驻企业突破7000家,完成需求对接突破2500项,实现翻番。

(三)建强建实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5+4”产业发展需求,做强做大做实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咸宁高新区、各县(市、区)围绕各地主导产业技术需求,按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思路,建优建强1-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2025年,申报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个,新增市级技术创新平台150个以上,力争3年突破1000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力争经过3年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研发费投入力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争2025年填报研发费55亿元以上,同比增幅超过20%以上。

二、聚焦一区一园一中心,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

(一)谋划建设武咸科技共建区。紧抓天子山大桥即将贯通机遇,在原横沟科学城规划区域内建设武咸科技共建区,加强对接东湖高新区资源,以未来显示、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承接武汉等省内外产业转移,将共建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二)建好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健全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进一步优化四个平台,将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体制最新、政策最优、服务最好的离岸科创平台。建好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二期,拓展2万平方米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争取2025年园区企业来咸建设基地50家以上,力争总数达到100家,引进各类人才50名以上。

(三)建设咸宁科创中心。引进专业机构,参照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发展模式,打通上海-武汉-咸宁科创资源流通通道,打造在岸优质科创平台载体,实现“四链融合”,引进3个优质科创项目和企业落地,搜集、洽谈落地意向项目20个以上。做实咸宁大学科技园,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入园转化。做好做优绿色双创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凤凰生态科创园、东湖高新咸安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入驻企业30家以上。

三、聚焦三个三工作重点,夯实“5+4”产业创新基础

(一)持续推进“三个一百”建设。培育100家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30家,高新技术产业净增180家以上,总数力争突破9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培育“新物种”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推动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家。培养100名科技领军人才,申报省科学技术奖15项,力争获奖5项以上,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帮助企业引进外国高端人才,新引进B级及以上外国高端人才5名。落实落细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650名,建设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支持100项重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3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保持全省前列,登记科技成果120项,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50场次。

(二)建好用好三支科创基金。建好香城长江科创创业投资基金,引进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强化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与省科技厅联合建设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咸宁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湖北科技学院联合建设“大健康专项”自然科学基金,为加快“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和“从1到N”的产业化跃进夯实基础,实现“钱变纸”和“纸变钱”。

(三)落实“三线并进”工作机制。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组织洪山实验室嘉鱼基地等5个入库项目申报国家“两重”项目,指导华中健康饮品研发中心、新材料中试基地、智能机电技术创新中心等11个项目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早入库、早申报、早立项。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招商。积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通宇通信、桉邦科技、安芯美科技等重大项目服务协调,新增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35家,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科技创新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全市科技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持续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加大包容普惠创新指标评价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统筹推进统一战线、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档案管理、政务公开、保密工作、文明创建、老干部、工青妇等各项工作。


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计划一览表.doc